夏季儿童腹泻高发!稍不留意就"中招",家长们可不能大意了
夏季腹泻是一种由多种病原体和多种因素引起的肠道疾病,主要表现为腹痛和频繁排便,有时还伴有恶心、呕吐或发热。夏天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,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湿度的增加,如大肠杆菌、痢疾杆菌、沙门氏菌和霍乱弧菌等微生物的繁殖变得更加活跃。这些疾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,容易在家庭内部迅速传播。
腹泻看似小病,实则威力不小,家长们既不可掉以轻心,也不能盲目给孩子用药,掌握科学应对方法才是正解!
今天,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在炎炎夏日中保护孩子的肠道健康,避免这些疾病的困扰。
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消化道疾病,表现为排便频率增加和大便质地异常,通常由多种病原体和多种因素引起。它是儿科中常见的病症之一,对全球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的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,成为继肺炎之后导致这一年龄段儿童死亡的第二大疾病。
小儿消化系统不成熟,胃肠道负担重,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患腹泻,且局部抗感染能力差。
夏季出汗多,小儿消化液分泌减少,导致胃肠道消化及杀菌能力均下降,抵抗致病菌能力下降,易感染细菌性肠炎。
夏季高温有利于食物中污染的致病细菌大量繁殖。
主要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种:
1、夏季感染性腹泻以细菌感染多见,以进食受污染的食物所致,其中以致腹泻大肠杆菌最为常见,少数由病毒感染引起。另外上呼吸道感染、肺炎等消化道以外的感染以及长期使用抗菌素也会引起小儿腹泻。
2、非感染性因素主要包括饮食因素和气候因素两种。夏季食用生冷或者较凉的食物、腹部受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腹泻。
1. 孩子表现出比平时更为疲倦的状态,活力下降,不太愿意活动。
2. 孩子的嘴唇显得较为干裂,哭泣时泪水不多,尿量减少,且头部的前囟门呈现凹陷状。
3. 孩子可能会显得烦躁易怒,或者出现过度嗜睡,难以唤醒的情况。
4. 在严重脱水的情况下,孩子的眼窝可能会深陷,皮肤失去弹性,四肢发冷,甚至皮肤上可能出现网状的花纹,几乎没有尿液排出。
1.注意饮食卫生、环境卫生,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。
2.提倡母乳喂养,这里要提醒新手爸爸妈妈,纯母乳宝宝如果大便次数较多,但精神佳,体重增长正常,并不是腹泻。
3.宝宝饮食要均衡,科学补充营养素。依据权威调研报告分析结果显示,适量补充维生素可明显降低腹泻等消化道疾病发病率。
4.合理应用抗生素。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会造成部分儿童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起腹泻,如果宝宝因病必须服用抗生素,可适量补充益生菌来预防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