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新生儿肺炎背后的隐匿危机:一例"血友病"的早期诊断之旅
在我们的生活中,新生儿的健康总是牵动着每一位父母的心。然而,有时看似简单的病症背后可能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健康问题。今天,我们将通过一个真实的病例,带您走进新生儿肺炎背后的一次惊心动魄的诊断之旅,揭示一个罕见疾病——血友病的早期迹象。
6月25日,一位仅11天大的男婴因为新生儿肺炎来到了我们的医院。在常规的血凝分析中,一项名为APTT(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)的检测结果异常,仪器甚至无法检测到血样的凝固点。这引起了医务人员的警觉,怀疑可能是抽血过程中出现了问题,随即联系护士重新采集血样。
次日,重新采集的血样APTT结果显示为惊人的130秒,远超正常范围。这一异常结果迅速被标记为“危急值”,并立即通知了儿科医生。初步怀疑是维生素K缺乏导致的APTT延长,医生决定采用维生素K治疗。
经过治疗后,APTT的结果虽然有所下降,但仍高达90.8秒,且LIS系统依旧报警为危急值。面对这一情况,医务人员并未立即联想到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性,如血友病,也没有进行APTT纠正实验。
直到7月2日,APTT的结果依旧是危急值,而这次,医务人员未及时联系医生便发出了报告。儿科主任对此结果提出了质疑,随后科室主任紧急安排将标本进行了APTT纠正实验。纠正实验结果显示,患者的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可能存在缺陷。
7月7日,凝血因子检测报告显示,因子Ⅷ、Ⅸ、Ⅺ、Ⅻ均显著缺乏,这一结果指向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诊断——血友病。这个诊断不仅解释了之前的种种异常,也为患儿的后续治疗指明了方向。
这一病例提醒我们,面对异常的检测结果,我们需要更加细致地了解临床情况,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科室讨论,以避免遗漏重要的诊断线索。专业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同样至关重要,它们是我们守护生命健康的坚实盾牌。
通过该病例,希望公众提高对血友病等罕见疾病的认识,同时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专业性,共同为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。